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APP Platform
网站建设资讯

喜马拉雅三战IPO,三年亏20亿,上市自救?

行业资讯 2022-04-12 02:12:34 | 阅读:1100

作者|闪电懒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近日,喜马拉雅再一次递交了招股书。据悉,这已是喜马拉雅第三次冲击上市,前两次均无功而返。
作为中国第一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第三次冲击IPO背后,是连年亏损的尴尬,仅近三年亏损额就高达20亿元。而因急需大量资金以及没有明确的盈利时间表,让喜马拉雅处于艰难境地。

因此,我们也不禁发问,即便上市成功,它能走出在线音频的流血困局吗? 

1

难以逾越亏损大山

作为国内在线音频赛道的绝对霸主,喜马拉雅陆续获得9轮融资,百度、小米、腾讯纷纷入局,2021年的F轮融资更是获得了9亿美元支持。在融资圈风光无限,相比对手“荔枝FM”也更有底气。

据了解,2020年1月荔枝FM在美国上市,股票发行价11美元/股,但到2022年4月8日收盘,跌到了1.36美元/股,市值只有6895万美元,面临退市。

也正是看到了这样惨淡的结果,喜马拉雅深知在美上市是一个极其不切实际的举动,于是在去年收回了上市申请。不过,算上2022年向港交所递交的IPO申请书,喜马拉雅前后三次申请上市,映射出平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背后的危机也昭然若揭。

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2021年,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26.98亿元、40.76亿元、58.57亿元,但亏损却是19.25亿元、28.82亿元、51.06亿元。即使经过调整,其2019年-2021年的净亏损,也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

喜马拉雅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容购买、销售及营销活动以及研发活动的开支所致。其中收入分成成本及内容成本是其营业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也是平台营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收入分成成本指喜马拉雅根据收入的协定百分比向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付款)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优质内容的平台,喜马拉雅在这方面的投入一直有增无减。投入过高会削弱平台的盈利能力,过低则无法吸引有优质内容创作能力的用户,这是一个两难困境,就目前来看,喜马拉雅单一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盈利仍遥遥无期。

2

长音频赛道“僧多粥少”

其实,国内长音频行业难盈利的痛点早就存在。不仅是喜马拉雅,荔枝的日子也不好过。

3月10日,荔枝发布2021年度财报。财报显示,荔枝在净收入、月活用户及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数目上,均实现了增长,比如其净收入为21.195亿元人民币(约合3.326亿美元),较上年15.029亿元人民币增长41%。平均移动月活用户总数为5840万,比2020年增长4%。但即便如此,荔枝的亏损也如喜马拉雅一样持续不断,2017年-2021年,荔枝净亏损分别为1.5亿元、934.2万元、1.3亿元、8218万元和1.27亿元。 

与喜马拉雅类似,荔枝的业务模式也十分单一。根据其财报显示,2021财年,音频娱乐收入为21亿元,占全年营收的99%以上,而播客、广告和其他收入仅为1800余万元。增长模式过于单一,也是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在线音乐领域的玩家们已经开始不甘于做简单的“播放器”,向着长音频领域进发。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起,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字节跳动、快手、B站等新玩家,通过不同方式涌入在线音频赛道。

在此基础上,原本不大的市场被进一步瓜分。各垂直类平台已经将音频赛道占领,诸如社交音频平台Tiya、播客平台小宇宙、垂直音频平台金庸听书App,还有云听、听听FM等产品,后续互联网巨头们又纷纷抢占在线音频市场,让原本并不宽敞的赛道变得更加拥挤。除了腾讯音乐大手笔布局相关赛道推出懒人畅听外,字节跳动也在相关领域做了布局,推出番茄畅听。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大平台一哄而上,却造出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导致产品可替代性很强,而且内容生产者们也并没有因为多平台获得更多收益。

而这将会进一步加剧优秀人才的流失。在喜马拉雅的招股书风险披露中也体现了这点:“若我们竞争对手的平台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以吸引我们受欢迎的内容创作者,留住该等内容创作者的成本或会增加。”而一旦优秀创作者流失,将会进一步降低用户付费率,最终挫伤盈利模式单一的长音频平台。

3

“耳朵经济”出路在哪?

随着近两年网络的普及,短视频、直播互联网平台相继崛起,并不断抢占着人们有限的时间与注意力。相比主流的短视频、直播产品形态,在线音频产品的渗透率,与之相差甚远。

由于内容获取成本过高、用户量增长乏力,喜马拉雅也不得不在商业模式上寻求自救。

2017年,喜马拉雅开始积极布局领域,试图通过内容逐渐布局相关生态。招股书显示,2021年,其及其他开放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523亿,包括物联网及车载场景月活跃用户0.494亿及第三方应用月活跃用户1.029亿。喜马拉雅与特斯拉中国、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吉利、比亚迪等74个汽车制造厂商进行合作,通过预装设备提供车载音频内容。

据了解,喜马拉雅在加大对汽车、、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终端的布局的同时,也在内容方面,与阿里、百度、小米、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目前其提供九款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雅智能音箱的三个版本及一款带触摸屏的智能设备小雅AI图书馆。

在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看来,喜马拉雅是音频新生态的构建者。APP、网站只是表象,连接上游的内容创业者和下游的用户、激发内容创业者的创造力、让用户不费力地获取这些内容才是本质。从本质出发,他力排众议研发小雅音箱,“它的重点不是一个硬件,它是内容的入口”。

从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多次植入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移动端、物联网/车载等其他开放平台获客、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行业调研说明也可以看出,物联网或已成为被喜马拉雅寄予厚望的一个新风口。

但是,无论是研发智能硬件的技术实力,还是优质内容的提供方,喜马拉雅与其他科技巨头面临着亦竞亦友的关系,不免略微尴尬。同时,这个领域对于喜马拉雅来说是长远的发展战略。而当下,如何扛过漫漫亏损之路已经火烧眉毛了。

       原文标题 : 喜马拉雅三战IPO,三年亏20亿,上市自救?